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修繕標準(JGJ376-2015)

條文說明:7施工

條文說明

7  施  工

7.1  一般規定

7.1.1  修複施工方案中施工前準備應包括施工機具、施工材料等;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應包括基層處理、施工工藝流程和相應的技術措施等;質量保證措施應包括環境溫度和養護條件要求等。

7.1.2  本條為強製性條文。施工防火關係到整個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修繕工程的安全,是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製定施工防火專項方案,建立施工防火管理製度,明確現場施工防火要求,是確保外牆外保溫係統修複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7.1.3  在高濕度和低溫天氣下,防護層和保溫漿料幹燥過程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新抹塗層錶麵看似硬化和幹燥,但往往仍需要採取保護措施使其充分養護,特別是在凍結溫度、雨、雪或其他不利氣候條件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下。

    在溫度為5℃以下時,可能由於減緩或停止丙烯酸聚合物成膜而妨礙塗層的適當養護。由寒冷氣候造成的傷害短期內往往不易被發現,但是長久以後就會出現塗層開裂、破碎或分離。

    像過分寒冷一樣,突然降溫可影響塗層的養護,其影響很快就會錶現出來。突然降雨可將未經養護的新抹塗料直接從牆上沖掉。在情況允許時,可採取遮陽、防雨和防風措施。例如搭帳篷和用防雨帆佈遮蓋。為保持適當的養護溫度,可能需要採取輔助採暖措施。

7.1.5  本條為強製性條文。基於安全方麵的考慮,外牆外保溫係統修複施工前,應對修複區域內空調機架、晾衣架、雨篷等外牆懸掛物進行安全質量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當懸掛物強度不足或與牆體連接不牢固時,應採取加固措施或拆除、更換,以消除安全隱患。

7.1.6  本條為強製性條文。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的修複,除了防火安全外,現場的施工作業方式不當、修複用的吊籃或腳手架不合格等都有可能對施工人員和居民造成傷害,本條對於確保施工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考慮到居民或行人安全,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修複實施拆除作業或建材、設備、工具的傳運和堆放作業時,應使用機械吊運或人工傳運方式,嚴禁高空拋擲和重摔重放。此外,實施拆除作業時,容易産生剔鑿物及粉塵,為安全起見,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局部修繕時,大多採用吊籃對缺陷部位進行修複。當修複麵積較大,對整片牆或整個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進行單元牆體修繕時,有可能會採用腳手架進行施工。因此,吊籃和腳手架應經安全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7.2  局部修繕

7.2.2  當塗料飾麵外牆外保溫係統保溫層産生裂縫,且對外牆裝飾效果影響較大時,可根據保溫材料的類型,選擇相應的修複方法:

    1  膨脹聚苯闆、擠塑聚苯闆、巖棉闆等保溫闆拚接處産生裂縫時,需用發泡聚氨酯補縫,再填入適量密封膏;

    2  無機保溫砂漿、泡沫混凝土、現場噴塗聚氨酯硬泡體等保溫層出現裂縫時,需沿裂縫開V形槽,再批嵌柔性防水膩子,並重新塗刷塗料。

7.2.3  塗料飾麵外牆外保溫係統,根據空鼓發生的部位,分為飾麵層和保溫層之間空鼓,保溫層和基層之間空鼓、保溫層內部空鼓。不同部位空鼓的修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飾麵層與保溫層之間發生空鼓,空鼓部位清除至保溫層,並對保溫層進行清理和界麵處理;

    2  保溫層與基層之間、保溫層內部發生空鼓,空鼓部位清除至基層,並對基層進行清理和界麵處理。

    為防止新舊保溫層交接處出現裂縫,有必要進行網格佈搭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通過護麵層搭接實現。

7.2.4  麵磚飾麵外牆外保溫係統出現空鼓時,其修複方法與塗料飾麵外牆外保溫係統空鼓修複類似。

7.2.5  與裂縫和空鼓不同,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滲水部位較難發現,因此,本標準規定滲水修複方法為,沿滲水點嚮四周擴展一定麵積,然後參考空鼓修複方法進行。本條的規定值為最小擴展範圍,若擴展時發現滲水麵積較大,應在此基礎上增大擴展範圍。

    為了排除滲水隱患,一定要對滲水部位的保溫材料進行更換,從而確保建築外牆保溫效果。

7.3  單元牆體修繕

7.3.1、7.3.2  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單元牆體修繕時,首先要確定修複部位,再將修複部位的原有外保溫係統全部清除。

7.3.3~7.3.5  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單元牆體修繕與新建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最大的區別在於基層處理以及相鄰牆麵網格佈的搭接,其餘可參考新建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的相關標準施工。